影片介绍 | ||
◎译 名 风语者 / 烈血追风 / 猎风行动(台) / 追风战士 / 风斗士 / 风语战士 ◎剧情简介 1941年12月8日,美国被举世皆惊的珍珠港事件激怒,暴跳如雷地正式向日本宣战。接下来的四年里,美国大兵哥们告别了在军事基地喝酒、打架、泡女护士的悠闲生活,纷纷奔赴广大的太平洋战场上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,一个个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岛屿,一批批打跑顽抗的日军,愤怒的矛头直指日本四岛。 美日对抗一开始,日军总能用各种方法破译美军的密电码,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1942年,几百名纳瓦霍族人被征召入伍,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,所以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,人称“风语者”。作为美国海军的秘密武器,每个“风语者”都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,因此,他们也受到了特别的“照顾”--每个纳瓦霍译电员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,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,另一方面,如果译电员即将被日军俘获,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。 海军陆战队员乔·安德斯(尼古拉斯·凯奇饰)就是一名译电员保镖,他奉命保护一个名叫卡尔·亚兹(亚当·比奇饰;另有资料说这个角色的名字叫本·亚兹,笔者也无从判断那个正确,请以影片为准)的纳瓦霍士兵。在残酷的塞班岛战役中,被俘的命运就在眼前,执掌他人生杀大权的乔陷入了道德与军命两难的抉择:他到底能不能、该不该在紧急关头杀死已经和自己亲如兄弟的本,以履行军人的职责、保护美军的军事秘密呢……
了解一些二战历史的人都会知道,本片故事中所涉及的关于纳瓦霍人的事情的确是史实,作为美国最大的一支印第安部落,纳瓦霍族对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为此,美国总统小布什还在去年7月26日为四位尚健在的纳瓦霍军事密电码发明者颁发了代表最高荣誉的“国会金勋章”,制作本片的米高梅公司也趁机在白宫开了一个招待会,与会者除了总统布什、受奖者及其家属、参议员等之外,还有导演吴宇森、主演尼古拉斯·凯奇等等。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政治和历史背景,无论是《风语者》的制片方面还是公众舆论方面对于本片的期望值都很高,用吴宇森自己的话来说,“这部影片并不是另一部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虽然它也有很骇人的电影场景,但它更接近一部纪录片,我想通过这部影片传达一种信息,那就是我们应该停止战争。” 据说吴宇森第一次看到本片的剧本时,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(真想象一向冷静淡定的吴大导捧着剧本痛哭是个啥样子),于是他对影片拍摄和制作的要求格外严格:几个主要演员在拍摄之前参加了好几个星期的新兵营集训;在一场大型战争场景的拍摄中,吴宇森动用了700多名群众演员、设置了280处爆炸、安排了13架摄影机同时拍摄,场面及其壮观;当然,本片的制作费用也因此节节攀升,最终达到了1亿多美元,仅次于吴导的《碟中谍2》。尽管如此,在全部镜头拍摄完毕之后,吴宇森仍然感到不满意,坚持要重拍一些重要镜头,于是原定于2001年6月的首映被推迟到了11月。不巧的是,等到吴大导对自己的作品充分满意了正准备端上桌的时候,受“9·11”余波的影响,影片再次被推迟,首映日定在了今年的6月14日--这一天正好是美国的“国旗日”,也许这个吉日会扫去影片推迟一年产生的阴影为它带来些好运吧。 最后再对本片中两位演员作一下补充说明。其实扮演“风语者”卡尔·亚兹的亚当·比奇并不是一个纳瓦霍人,他来自加拿大一个名为Saulteaux的印第安部落,参与过影片《烟雾信号》(Smoke Signals)和《斯宽托:一个勇士的故事》(Squanto: A Warrior‘s Tale)的拍摄,是一位很有表现力的印第安演员。而饰演另外一位纳瓦霍士兵的罗杰·威利则是个土生土长的纳瓦霍,他是剧组在几千名应征角色的纳瓦霍群众演员中挑选出来的,这是他第一次演戏,剧组上下对他的表演都很满意。
·登陆过程中,F4“野猫”的飞行高度过低,炸弹刚扔下就响了,不怕把自己炸了吗? ·最后战斗中把美军车队打得狼狈不堪的是日军的45型240毫米榴弹炮,该炮只在中国战场、菲律宾战场使用过,并没有装备塞班岛守军。 ·片中出现的美国国旗上有50颗星,而1960年前美国国旗上只有48颗星。 ·片中乔·安德斯(尼古拉斯凯奇饰)拿着汤姆森冲锋枪对日军扫射,而令人不解的是乔·安德斯整整射击了十几秒,连弹匣都没换,他打出的子弹远远超出了弹匣子弹的容量。 ·在滩头的争夺战中,日军要和美军拼刺刀,居然是只用一只手拿着步枪然后往前冲,不是端着步枪冲锋。 ·在剧中,本·亚兹混入日军阵地抢夺无线电得手后是脱掉日军头盔,只戴日军的军便帽用无线电联络的,可是他撤离时,却戴着头盔!而且在和美军炮兵联络时他说的是英语不是密码,美军炮兵会凭一个陌生的无线电而停止行动?如果是日军呢? ·日军在塞班岛的装甲部队主要装备97式中型坦克,片中的95式轻型坦克装备不多。而且日军坦克不会像剧中都摆在空地上等着挨炸,一般都是在掩体中的,从片尾的95式轻型坦克残骸可以发现其行走装置和履带明显是美制M3坦克的行走装置和履带。 ·在剧中日军大口径炮弹打在美军中,几个美军靠得那么近却只是衣服着火而已。怎么可能呢?
纳瓦霍密码:“风语者”的神秘武器 “鸟语”引发奇想 约翰斯顿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构想,是因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———一位长期在印第安人保护地传教的牧师,在纳瓦霍人聚居区生活,所以对纳瓦霍人和他们的语言非常熟悉。而在当时,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,无异于“鸟语”。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,没有文字,其语法、声调、音节都非常复杂,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,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。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,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,而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。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斯顿认为,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。 美国海军认定这是一件“了不起的事”,立即答应协助约翰斯顿实现这一构想。1942年2月28日,在圣迭戈的艾略特兵营,约翰斯顿找来4名纳瓦霍人进行演示试验。在演示前,对此十分感兴趣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·沃格将军亲自写出6段战争中常用的信息,其中一条是“预期敌人会使用坦克和俯冲轰炸机在黎明时攻 击”。按照纳瓦霍语,信息被逐字逐句地翻译为“敌人坦克-俯冲轰炸机-预计-攻击-早晨”,其他5条信息也被熟练地翻译出来。这给沃格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一周后,沃格专门致函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,建议为太平洋 舰队两栖作战部队招募200名纳瓦霍人。不过,这项大胆的计划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。他们担心纳瓦霍密码不能适应繁多的几乎是数不尽的军事活动,因为军事术语在纳瓦霍语中的确比较匮乏。但是,经过一番争论之后,招募纳瓦霍密码战士的计划还是被通过了。于是,神秘的“鸟语”开始登上大雅之堂。 “无敌密码”诞生 纳瓦霍人很快便显示出记忆密码和在战时传递信息的能力。他们成功地从飞机或坦克等移动目标上传递密码。计划取得了极大的成功。随后,另外200名纳瓦霍人也于1942年7月20日被征召入伍。1942年10月2日,约翰斯顿也被征召入伍,并被授予上士军衔,专门负责训练纳瓦霍密码战士。可是,就在约翰斯顿踌躇满志地实施他的大胆计划的时候,一个细心的密码员发现,由于纳瓦霍语中没有的词的对照表重复使用频率太高,根据这些词语,纳瓦霍密码几乎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被破译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约翰斯顿和一些技术专家把对照表的26个字母增加为44个,使得那些常用的字母如E、T、A、O等有了多种选择余地。例如字母A除了原来的“沃-拉-其(蚂蚁)”外,还可以叫作“比-拉-沙纳(苹果apple)”和“齐-尼赫(斧子axe)”。这样一来,其破译难度大大增加。被美军称为“无敌密码”的纳瓦霍密码终于诞生了。 作战南太平洋 出色的实战成绩吸引美国海军决定更大规模地征召纳瓦霍人入伍。他们曾经设想以每月50人的速度再征召303名纳瓦霍人,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。因为,那些被招募的纳瓦霍战士也逐渐成为其他部队的“宝贝”。为此,海军陆战队不得不把名额削减到每月25人,甚至试图从其他部队索要纳瓦霍新兵,但这些努力并未获得完全成功。由于“风语者”供应不足,这严重影响了美国海军的通讯工作。尽管如此,因为纳瓦霍密码既保密又很少失误,仍然逐渐成为美军最信赖最钟爱的密码。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,纳瓦霍密码可能已经算不上高明,但它走过的那段光辉历程将永远不会被忘记。
|
||
下载地址 | ||
【在线观看】 | 点击“复制链接到剪切板”,迅雷自动监测下载 | |
【风语者.1080p.BD中英双字.mp4】 | 点击“复制链接到剪切板”,迅雷自动监测下载 | |
全选 |